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。416日,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零部件且持续年。而就在上个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,基于对华301调查报告,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,其中就包括了对标《中国制造2025》中计划发展的十大高科技产业。

 

联系2018年以来一系列中资并购案在美国碰壁的事件。112日蚂蚁金服与美国跨境汇款公司MoneyGram的并购,222日湖北的一家私募股权资本对于美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公司Xcerra,均被CFIUS(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)劝退放弃收购。312日特朗普以国家安全收到威胁为由,直接枪毙了新加坡芯片商博通对于高通的收购案。

 

这些事件背后浮出的是,来自美国最高层对于中国技术力量崛起的恐惧,并与之交织的是对于中国“技术换市场”的外商准入条件,以及中国IPR法律保护制度欠缺的不满。而这股错综复杂的情绪,在商人出身的带有民粹思想的特朗普上台之后,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积聚、蔓延和爆发。

 

美国人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科技强国的假想敌。正如特朗普竞选班子的宣传总长史蒂夫班农,在201712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所说: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,那就是我们的创新,美国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创新

 

面对今天的变化风云,笔者不禁唏嘘,感叹中美经贸关系竟然走到了今天。我曾经在2010年~2014年纪录了中国民间资本对美国的投资点滴,当时美国的不少州政府向中国企业抛出了招商引资的橄榄枝。在踏访了位于美国南卡州包括中兴在内的数家中国企业之后,时任财经记者的我写下了《中美草根经济助外交》的报道,还得出了一个美好的结论:这种民间的经济活动,润滑了中美贸易的摩擦,也体现了中国的软实力。

 

2016年:中美FDI的分水岭

 

大家都喜欢用中美贸易战(US-China Trade War)来形容当下的时局,而这这不仅关乎贸易,而是贸易、投资、以及形而上的“经济安全”。

 

根据荣鼎咨询(Rhodium Group)的研究报告,美国对中国的投资,始于80年代末期,起飞于90年代,蓬勃于20002010年,至今累计达到了2600亿美元(按当时的交易额计算);而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,累计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(按当时的交易额计算)。从累计总额来看,美国大幅度超出了中国,但是从年度投资额来看,2010年~2016年,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发展迅猛,并且在2016年达到了一个分水岭——中国对美国的投资首次超过了美国在华的投资。

 

华盛顿恐怕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,2017年之后明显了加强了CFIUS基于“经济安全”考量的对于外商投资的审查力度。这导致了2017年中资对美国投资陡然下降。2017年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,遭CFIUS劝退的失败案例显示,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审核关切,已经从单纯的国家安全扩展到了经济安全的范围,并且扩大了对于交易类型的审查。

 

与此同时,2017年我国政府进一步调控了外汇管制,并且中国商务部不再鼓励企业对于海外房地产、酒店和娱乐设施这些依赖金融杠杆而“华而不实”的投资,仅仅鼓励中国企业对于高科技和战略性资产的投资。

 

正是出于对美国的高科技优势地位的关切,201711月,获得美国两党支持的《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(2017)Foreign Investment Risk Review Modernization Act), 被呈上了国会。根据该法案的提议,将允许CFIUS有权限审查美国公司在海外的合资公司,尤其是涉及到事关么过国家安全的“关键技术”或“关键基础设施的”的交易。目前FIRRMA正在等待美国国会山的投票通过。

 

如果《外国投资风险审核现代化法案》最终通过,CFIUS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被修改。第一,此前CFIUS并不会要求审查低于10%的股权投资,第二,绿地投资(在当地建设的新项目),或者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之间的授权协议(licensing agreement),今后都必须向CFIUS主动申报。另外,来自中国的风险投资(Venture Capital)也将受到评估。

 

美国恐丧失高科技的优势地位

 

早在四年前由Asia Society发表的报告《高科技:中国在美国投资的下一波》(20144),就揭示了美国对于中国技术大国崛起的担忧。

 

在这份报告中,作者Thio HanemannDaniel H. Rosen研究了推动中国对美国高科技的FDI的动机是什么呢?他们发现,中资对于美国技术的投资出于多元的考虑。更为具体的,主要包含了四方面的动机:1、为了获得天然资源;2、为了进入到海外市场;3、为了战略资产;4、财务回报;5、提升全球的运营效率。

 

其中,战略资产的获取尤其引发关注,而通常都是以收购的方式来实现的,包括了技术(包括专利的组合)、品牌、分销渠道的收购。战略资产的获取涵盖了15个产业,它们是:高性能的材料;商业服务;软件和IT服务;电子零部件;半导体;IT设备;工业机械;健康和医疗仪器;制药和生物技术;金融服务;可再生能源;化学制品;自动化设备和部件;航空设备和部件。

 

报告的作者得出的结论是,中国企业对于海外技术资产的获取,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(技术、分销渠道、品牌),以更好地迎战中国市场环境中日益激烈的挑战,以及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,更好地进入到美国市场。而美国完善的法律系统以及对于知识产权的强大保护,促使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研发。

 

那么,美国是否应该欢迎中国公司对于美国技术的直接投资呢?

 

站在美国的角度,他们的关切在于美国的就业、创新能力,以及长期的竞争力。那么这些关切点有它的正当性吗?一方面,中国的FDI能够激发当地的创新能力,并且创造就业;另一方面,中国对于美国技术领域的投资,也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由市场主导的全球创新规则中去,而不是技术的民粹主义。

 

单方面地不允许中国投资到美国技术,其实是掩耳盗铃的做法。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,并不会因为美国禁止中国投资美国的技术而被阻断。而对于自由经济的美国来说,让市场给技术定价,并且让中国投资方为创新技术买单,不是更好地体现了自由经济的真谛嘛。

 

其实,本周美国商务部对美国厂家出口零部件给中兴的这个禁令,就足以揭示了中国还只是美国的假想敌,如今一个芯片禁令就已经让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公司不堪一击。在ICT领域,中国还没有能力实现完全的进口替代,尤其在ICT的核心技术方面,包括CPU,内存,基站芯片,高性能的原材料,不少零部件除了美国的供应商,找不到替代。

 

展望未来,中国的科技能力,需要的不仅是仿制和综合别人的能力,也是研发技术的首创能力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,我国的创新路径是通过仿制来快速赶上欧美,最后再实现弯道超车。既然美国已经邀请中国进入了这场科技争霸战中,未来中国的国产进程将加速,国家的扶持力度会加码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真

王真

33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TrailRunner International上海办公室董事总经理。 《财经》杂志前国际和商业报道记者、奥美公关(上海)前高级顾问,曾创办知飞影响力传播。 在早年的《财经》记者生涯中,写作题材和领域广泛,涉及诸多复杂的、调查性的、分析性的商业报道,包括贸易和投资、兼并和收购、反垄断、知识产权、金融欺诈等。采访过上百位跨国公司、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创新企业的高层。“欧盟访问者”和“中德媒体大使”的获得者。从2010年开始,受邀为访问中国的欧美大学商学院学生讲授中国经济和传媒蓝图。 美国南加州大学(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)东亚地区研究硕士学位,获全额奖学金;曾在波士顿大学 (Boston University) 研修公共关系。2015年12月,顺利完成宾夕法尼亚大学的“社会影响力和战略”的高级管理培训项目。持有英国颁发的投资者关系(CIR)职业认证资格。 所有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
文章